政协工作活跃不活跃、成效好不好,关键在委员。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,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。我理解,委员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
一是贯通上下的作用。政协由界别组成,界别由委员组成。政协委员是界别的代表,各自联系着一部分界别群众,上可反映民意、下可为党分忧。由群众到委员、到政协组织、到党和政府以及中央领导同志,应当形成一个双向畅通的声音传导链条,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作用,彰显人民政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定性。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打通或拓宽委员与界别群众之间的联系,延伸政协工作触角,使委员的神经末梢扎根到群众中去,畅快吸收来自群众的意见、建议与给养。根系发达,才能保障树干和树冠蓬勃有力。
要实现这一目标,有三个方面可以努力:其一,加强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之间的合作,形成纵向横向四通八达、各级委员信息共享的政协系统工作体系,增强联动与工作合力。其二,总结、借鉴和推广许多地方政协所实行的委员联系点制度,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常态化、机制化。其三,更好地运用全国政协官网委员履职平台。开设具有政协特色的委员博客、委员微博等,通过吸引委员和网民积极参与来实现政协官网的数据集聚。
二是活跃政协工作的作用。政协工作说到底,是要靠人来做的。制度确立后,委员是真正“活”的因素。要真正克服“年委员、季常委”的现象和问题,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委员的履职方式,搭建更多的履职平台,调动委员的积极性,增强委员对政协组织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让他们成为最活跃的政协工作因素。就政协组织而言,就是要关心关注常态化。
要达到这一目的,有两个方面工作应予重视:其一,细分细化委员履职平台和方式。比如,常委如何发挥作用,委员如何发挥作用;在京委员如何发挥作用,不在京委员如何发挥作用;大会期间如何发挥作用,闭会期间如何发挥作用;政协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,本职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,等等,都应当细化与细分。与之相适应,办公厅可考虑创新委员基本信息统计方式,除了传统的单位、职务、履历等外,增加熟悉领域、兴趣爱好、关注问题等方面的统计,并将统计方式电子化、网络化,使之更新动态化、常态化。其二,建立健全界别召集人制度,整合完善委员联络机制。
三是提升政协履职成效的作用。
政协每一项职能、每一种履职方式,想要发挥更好的作用、达到更高的目的,政协委员是否深度参与、是否高度给力,都是关键。
关于这一问题,要从两个方面着力:其一,让委员参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。包括,会议主题和视察调研选题的提出与确定、提案和信息的报送、大会发言、报告的起草、成果转化的跟踪等。这里的每一个环节,都涉及到体制机制建设,都有许多文章可做。其二,不断提升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。要通过政协与党委、人大、政府的沟通,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更多机会、更好条件;要改进政协的学习工作,有针对性加强委员对全盘工作、重点领域的了解;要强化委员对政协工作、政协机关工作的认知和熟悉程度,更熟练地运用各类履职形式和机关服务平台。(作者系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总值班室副主任)